玄武百事通

美国一船天然气挣了欧洲1.5亿美元,马克龙痛批太狠,德国或允中资入股汉堡港

2023-03-09 09:54:02

白癜风吃什么药

俄罗斯切断天然气引起欧洲冬季供暖难题,虽然有美国及挪威等替代来源解决了部分所需,但此前有能源专家透露,美国一船天然气货物在欧洲竟以2.75亿美元的价格售出。

针对此事,法国总统马克龙多次进行抨击,近期更是直接点名美国,称其天然气在国内市场与欧洲售价不一,痛批“双重标准"。

资料图

马克龙10月上旬才呼吁美国及挪威降低天然气价格,以展现友谊的意义。他当时在巴黎企业家会议上表示,欧洲支付的钱是美国和挪威卖给同行的4倍价,呼吁这并不是友谊的真正意义,并称会在G7峰会讨论。

时隔约2周,马克龙10月2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他炮轰美国在能源领域的双重标准,在自家国内贩售便宜的天然气,但对欧洲却是破纪录的售价。

马克龙称,美国某些行业还获得80%的政府补助,而这些在欧洲都是被禁止的,这是双重标准,关系到跨大西洋贸易的诚意。

欧盟一直以来对美国《降低通膨法案》感到不满,法案为美国制造的电动车提供补贴,欧盟官员则指对绿色经济不公平的支持。

能源投资银行家瑟格伦表示,一艘满载天然气货物的船只,跨大西洋的运输成本约6000万美元,货物在欧洲以2.75亿美元的价格售出,每批货物可以赚取1.5亿的利润,这是难以置信的套利交易。

资料图

目前,欧洲跟随美国制裁俄罗斯和中国“给自己带来的不利”越发显现,目前,德国或率先打破这一枷锁。

此前,中国远洋运输公司(中远海运)决定收购德国汉堡港托勒奥特货柜码头35%股份,10月底是这一收购案达成的最后期限。依相关法规,如果德国政府未能在截止日期结束前,通过禁止交易或延长期限的决议,该交易在法律上就被视为自动完成、直接生效。

不过,这一收购案此前在德国内部出现歧见,内阁6大部门与情报机构反对,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今年9月更是称,将降低依赖中国原物料、电池、半导体。

但德国总理朔尔茨对于中国的合作表示认可,其不同意在联邦内阁会议讨论中远海运收购案,已指示相关部门起草一份妥协方案,从而推动收购案在10月底完成。

有消息称,朔尔茨计划于11月3、4日访华。此外,朔尔茨在上台前担任7年汉堡市长期间,一直支持发展对中国贸易。对此,德国政府回应,考虑中远海运收购案涉及商业机密,不会在投资审查阶段发表评论。

资料图

去年9月,德国汉堡港务集团“汉堡港口与物流公司(HHLA)”宣布,中远海运港口将获得汉堡港托勒奥特货柜码头35%的权益,作价6500万欧元。汉堡港务集团高管警告:“拒绝中国人,不仅对港口、而且对德国都将是一场灾难。”

汉堡港口与物流公司(HHLA)发言人海姆斯称,这笔简单的投资交易被政治化了,并重申,中企并非收购港口本身,而是投资营运港口码头的一家公司。此前,中远海运已收购鹿特丹港和安特卫普港这两个欧洲重要枢纽港口的部分股份。(井上蛙)

延伸阅读

美国大挖伙伴"墙脚":欧洲天然气使用成本达美国的8倍

“美国目前是乌克兰危机的最大受益者。”俄罗斯驻华使馆高级参赞法捷耶夫的话,让更多人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影响波及全球的俄乌冲突,到底便宜了谁?

目前看来,这场冲突似乎呈现出俄乌两国流血、欧洲“埋单”、美国赚钱的局面。但随着危机外溢效应的逐步显现,美国看似不断“吸血”,却可能正在种下未来动荡与不安的祸根。

欧洲:矛盾集中爆发

上个周末,大批法国民众走上巴黎街头,抗议马克龙政府面对持续高涨的物价毫无作为。这场抗议活动由左翼政党召集,有大约14万人参加。

图说:物价持续高涨,法国民众走上街头抗议。图源:GJ(下同)

18日起,法国多个工会和青年组织展开全国性罢工,法国全境公路和铁路运输系统等公共服务行业陷入瘫痪。而从9月底开始,法国多家能源企业已开始罢工,导致法国约30%的加油站供应中断。受此影响,法国电力公司的一些核反应堆已停止运营。路透社报道指出,这次的罢工行动是马克龙5月连任以来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法国的大规模罢工,是欧洲当前能源困境的集中爆发。据统计,受地缘政治、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欧洲天然气价格在短短两年时间上涨超过10倍,煤炭价格上涨超过6倍。跨国巨头从高企的能源价格获取巨额利润,却不愿与员工共享。

法国《观点周刊》的最新民意调查显示,66.2%的法国人担心在接下来的几周内,会发生“社会性爆炸”。《回声报》援引经济预期数据称,法国民众的购买力继连续两年下降之后,2023年还会继续下降。受此影响,越来越多民众不得不开始使用消费信贷,这在推高法国家庭负债率的同时,也促使法国通胀率进一步高升。

在法国陷入经济与社会危机之前,抗议示威的浪潮已经席卷了德国、荷兰、捷克、比利时等国。各国民众的诉求大同小异:反对盲目追随美国,要求政府以实际行动缓解民众经济负担。

在英国,首相特拉斯激进的经济政策引发朝野动荡。英国信用机构“巴克莱卡”的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英国人通过减少夜生活、自带午饭上班、少买新衣服等办法省钱,以确保能够支付今年秋冬季的取暖费用。

美国:大挖伙伴“墙脚”

在经济整体低迷、通胀严重的背景下,欧洲还面临严峻的产业外流现象。流失的产业大多去向哪里?答案是美国。

标普全球旗下机构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9月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初值由8月的49.6降至48.5,创27个月新低。PMI指数下降,反映出市场对欧洲经济环境前景预期的失望,直接后果是制造业不断外流,欧洲面临“去工业化”的严峻挑战。

目前,欧洲越来越多钢铁、化学、新型电池和有色金属的生产企业正将产能转移至美国。据德国《商报》报道,由于欧洲天然气使用成本几乎是美国的8倍,位于欧洲尤其是德国的制造业目前已经限制或关闭了大部分产能,其中钢铁行业减产约5%,化工行业减产8%,化肥行业甚至关闭了在德国70%的产能。同时,大批德国企业纷纷赴美投资。此外,意大利超过35万家企业陷入经营亏损,荷兰最大铝业制造商代尔夫宰尔达姆科铝业公司日前宣布停产,欧洲最大化肥生产商挪威亚拉国际公司已关闭一座大型化肥厂。

面对“失血”的欧洲伙伴,美国没有展现丝毫的“战友”情谊,反而全盘笑纳欧洲的资本、产能与技术。如果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是通过关税施压等方式从欧洲口中“夺食”,拜登政府则是激化并利用俄乌冲突,以更隐蔽的手法“挖墙脚”。两者都是“美国优先”霸权思维的体现,对欧洲利益的损害并无本质不同。

图说:拜登(左)7月访问沙特时与王储碰拳。

此外,美国还以俄乌冲突为饵,诱使欧洲一边为天价能源“埋单”,一边不得不大笔采购美制军火。结果是欧洲对美国及北约的依赖将进一步增强,欧洲几代政治家努力推动的欧洲战略自主恐将落空。

在美国的持续鼓动下,欧洲对俄能源制裁不断加码。俄罗斯能源退出欧洲市场的同时,美国的油气资源越来越多地运往欧洲,并以高价占领俄罗斯原先的市场。

数据显示,9月份,美国出港货船装载的液化天然气达630万吨,其中近70%都被运往欧洲。据美国媒体报道,一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利润,就高达令业内人士惊呼“疯狂”的1亿美元以上,而这还是“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前的数据。

俄乌冲突引发的安全危机令欧洲诸国纷纷重整军备,大幅增加防务费用。在不少国家军事工业生产线大量关停、武器装备研发逐渐落后的背景下,巨额订单不得不流向美国。美国军火商以俄乌冲突为试验场,通过大笔军援验证和改进武器性能,诱使欧洲国家采购美制先进装备。同时,也通过武器输送在防务战略上控制欧洲。

以目前美军正在换代的F-35隐形战机为例,这款战机曾因成本失控问题而一度走到项目破产边缘。但在俄乌冲突苗头出现后,捷克、波兰、芬兰、瑞士等国纷纷表示将采购F-35,该机的量产成本有望借助欧洲的资金进一步降低。更重要的是,F-35作为美军目前抓紧换装的主力机型,具有突出的信息化和网络战力。装备F-35的欧洲国家为了最大程度上发挥该机的性能,势必更深地融入美军作战体系。

因此,美国凭借挑起俄罗斯和乌克兰流血的争斗,既消耗了俄罗斯这个老对手,进一步加强了对欧洲的控制,还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国会两党让资本和工作岗位回流美国的夙愿,的确从俄乌冲突中受益不少。但是,美国可以笑到最后吗?

盟友:开始对美说“不”

10月15日,一则沙特王室流出的视频震惊了国际舆论。在视频里,一名沙特王子怒吼道,“所有自以为可以威胁我们的人,你们给我听好了,沙特人不怕任何威胁。”

这名王子是沙特王储本·萨勒曼的亲表兄,而本·萨勒曼此前刚刚不顾美国重重施压,推动由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和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主要产油国组成的“欧佩克+”决定从11月起,在8月产量基础上将月度产量日均下调200万桶。

数十年来,美国以向沙特提供安全保障为条件,换取沙特石油对美元霸权的支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美沙特殊关系。尽管沙特与拜登政府有着因沙特籍记者卡舒吉遇害案而起的龃龉,但原油减产决定其实向美国传递了一个意味更加深长的信号——美国的利益与沙特等欧佩克成员国的利益正在渐行渐远,美沙特殊关系的小船正在时代变迁的大潮前迷失方向。

面对自主性逐步增强的盟友,美国在震惊之余,先是威胁将重新评估两国关系,继而不打算在下月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与沙特王储本·萨勒曼会面,并宣布将重新审视对沙特的军售清单。

图说:美国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停靠欧洲港口。

在“欧佩克+”的减产决定出炉后,国际油价立刻止跌。由于俄罗斯仍在大量出口原油,拜登政府认为减产决定将让俄罗斯在石油产能减少后,仍能获取足够的资金。同时,美国国内原油零售价格也随之涨价,迫使拜登宣布11月将再度释放1500万桶的战略石油储备。

面对美国的怒火,沙特坚持说“不”。沙特先是披露了拜登希望“欧佩克+”的减产决定如果不能取消,至少要推迟到美国国会中期选举之后的意愿,让拜登无比难堪。紧接着,沙特鼓动海合会以及多个欧佩克成员国公开出面力挺,指责美国的反应“过于情绪化”。

美国的情绪化反应,恰恰反映了美国“割韭菜”的惯性与冲动,而这种惯性与冲动又难免催生新的愤怒与不安。沙特并不孤立,无论是逐渐意识到“失血”问题的欧洲,还是努力在美俄间保持平衡的许多国家,都必将在未来对美国构成更多的挑战。毕竟,和平发展才是绝大多数国家的诉求,无人甘愿沦为霸权主义的牺牲品。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玄武百事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