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8 16:45:50
“计划经济”卷土重来?建设“国营大食堂”,吃大锅饭的日子又回来了?
这两天,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十分火热。很多上岁数的人,由于经历过计划经济阶段的生活,对“吃大锅饭”有着天然的排斥与质疑。那么,到底这次的“国营大食堂”建设,到底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首先来看下官方报道内容,据住建部、民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显示:
试点社区应规划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幼儿园、托儿所、老年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每百户居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60%以上建筑面积用于居民活动。试点社区应适应居民日常生活需求,配建便利店、菜店、食堂、邮件和快件寄递服务设施、理发店、洗衣店、药店、维修点、家政服务网点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
也即是说,此次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覆盖的是包括食堂在内的各类日常生活需求,除了食堂之外,居民还可享受到更加丰富便捷的购物、维修、家政等服务,而食堂就餐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功能而已。
而且,为了避免政策被误读,住建部专门辟谣说:“未发布过任何要大规模兴建国营食堂的政策或规划。”也就是说网络上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国营大食堂”,实际上只是一个偷换概念的错误说法罢了。
至此,关于“国营大食堂”的误解就解释清楚了。但其实之所以出现目前的热议局面,还是存在很多客观因素的。
要知道,在计划经济的年代中,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程度相对比较贫瘠,“粮票、肉票”这些历史名词,勾起的是无数人对过去苦日子的惨淡回忆。因此“国营大食堂”犹如一道霹雳,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情绪波动。
但其实,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曾经的苦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人们也无需再担忧回到“国营大食堂”的生活模式下了。相比之下,倒不如更深刻地理解一下,为什么在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中,要将食堂和理发店、便利店等相提并论呢?
这就要说到目前一个非常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了,那就是独居群体特别是孤寡老人的日常就餐保障。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
另外,2020年,全国共有家庭49416万户,其中独居家庭超过1.25亿,占比超过25%。而在这些独居的家庭中,我国“空巢青年”人口数量已经上升到9200万。
可见,对于这些独居群体,无论年老的还是年轻的,都可能存在现实意义上的“就餐难”问题。独居老人行动能力减弱,日常出行买菜、做饭、处理生活垃圾都属于负担,甚至可能由于个人操作不当,出现一些意外危险状况。
而独居的年轻人群,主要以刚参加工作的社会青年为主,这类人每天忙于生计,无论是经济成本还是时间成本,做饭都成为了一种奢望,绝大多数人都会通过外卖方式解决就餐问题,但久而久之,额外的经济支出与健康隐患都会爆发出问题。
所以,建设社区食堂不仅可以在居家养老领域起到作用,也能缓解年轻人的就餐难题。与其自己耗费时间精力自己做饭,或者选择价格相对昂贵的外卖餐饮,实惠低价、健康便利的社区食堂或许会是更好的选择。
总而言之,社区食堂的兴起从长远来看是一件好事。那么如果将来你生活的社区内拥有了食堂,你会选择前去就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