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6 10:18:01
似乎在每一个苹果产品线背后都有一堆可挖掘的故事。
▲iPod们图片来自:musictech
iPhone的诞生,iPod材质的选择,Mac与游戏的故事,以及苹果造芯始末。
每一段故事背后,都会有一个或者几个主角。SteveJobs时代,他用一个个决定打造出了苹果式的体验。
而在他背后的JonyIve,则把这些体验转变成拥有独特苹果式设计风格的产品。
不需要苹果Logo,已经自成一派的icon式设计语言,也能让人立刻想到苹果。
▲图片来自:wired
彼时的苹果,我们可以是产品的拥趸,也可以是SteveJobs、JonyIve的崇拜者。
时至如今,苹果当下的产品似乎少了些许浓烈的个人风格,而开始转向团队。
苹果变得不那么冒险
作为SteveJobs接棒者的TimCook,在众人眼里,他只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将iPhone、iPad、Mac的原本的光芒变得更亮。
即便在Cook的任期内,苹果的市值增长了7倍,达到了惊人的2.41万亿美元,从科技公司变成了一个科技巨擘。
许多科技爱好者仍然认为他是一个纯粹的职业经理人,并不是一个好的产品经理。
在他的掌舵之下,苹果少了几分冒险精神,正开始变得平庸。
▲iPhone14
在iPhone14系列发布之后,苹果削减iPhone14产量的消息层出不穷,苹果业绩的增长主力iPhone似乎也开始回落,变得疲软。
虚拟现实领域,或者说「元宇宙」被普遍的认为是将来取代智能手机的新增长点,硅谷许多公司已经开始提前布局,Facebook甚至直接改成了Meta,以展示其倾其所有的魄力。
▲RealityPro非官方渲染图
苹果其实也不例外,一直也研究相关的领域,近期也曝光出苹果的AR头戴显示器的代号可能是RealityPro。
TimCook也在许多公共场合表示,AR技术会跟互联网一般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成为下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
▲图片来自:frontpagetech
这个被称作RealityPro的产品会是自TimCook接手苹果以来,首个拥有自己印记和故事的全新产品线。
自2011年SteveJobs离世以来,苹果只推出了AppleWatch这一主要产品线,但AppleWatch其实是由JonyIve主导开发设计。
▲AppleWatch初代的18K金表图片来自:businessinsider
TimCook也是在初代产品发布之后,开始调整AppleWatch的定位,并于今年细分出Ultra这个面向专业领域的运动手表。
不止AppleWatch,iPhone、Mac、iPad这些已经成功或者成熟的产品,TimCook也在不断的调整以获得更好的销量,正如他给大众一贯「库存克星」的印象一般。
细分产品线,重塑Pro与非Pro的区分,在Mac产品线里初显成效,逆势增长,而今年AppleWatchUltra的出现也获得了正面效果。
这些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成就,并没有扭转苹果近年有点创造力不足的大印象。
小耳机、大帝国
而也就在此时,TimCook却悄悄地用一个小小的耳机创造了一个价值接近400亿美元的帝国(与小米市值相当)。
从AirPods出现,到最新的AirPodsPro2发布,也不过才五年多的时间,AirPods系列的产品也不过几个。
依稀记得,在今年发布会上仅仅露面几分钟的AirPodsPro2,却成了身边所有iPhone用户的必买产品。
不同于iPhone、iPad、Mac这种在财报里被苹果归类于主营产品业务,AirPods更像是一个配件产品,与HomePod、AppleWatch和其他配件一同归类于「可穿戴设备和居家设备」之中,十分低调。
在iPhone、iPad、Mac等主要产品线支撑起苹果销售额之下,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个不起眼的小小耳机。
而也正是这个耳机,根据IDC和彭博社的预估,2021年AirPods销量达到了1.2亿副左右,且占去了苹果可穿戴设备销售额的一半,成为这部分业务增长最快的产品线。
不同于iPhone,AirPods的更迭频率并不高,一款产品几年都不更新,也不主打音质,一直到现在AirPods依然不支持无损。但每到年底的销售季,AirPods总能带来漂亮的数据,无论对手如何强劲,AirPods一枝独秀。
投资银行PiperSandlerCos.预计,每四个美国青少年中就有3个拥有AirPods,渗透度十分夸张。
而AirPods的走红,则有些像iPod,一款彻底改变了人们听音乐的小方块,它以标志性的白色占领了青少年们的牛仔裤口袋和耳朵,从一款数码设备转变成了一个时代icon。
▲iPod的「剪影(Silhouette)」广告
成为icon,也是JonyIve为何剑走偏锋选择了白色,而非是传统的黑色、灰色。
不过AirPods步入「正轨」则有些坎坷。
跟在iPhone7系列的屁股后面发布的AirPods,在发布会后成为了一大堆负面的meme素材。
▲模仿剪影(Silhouette)广告的meme图片来自:tbs
它不过是把EarPods耳机线剪掉后的模样,199美元的高昂售价,易丢体质,戴着它就像一个外星人等等评论充斥在网上,待到半年后AirPods正式上市,言论又转向了另一个极端。
时任苹果营销总裁的PhilSchiller曾在发布会上表示,用户们对AirPods应该期待「神奇的苹果式体验」。
AirPods与当时的真无线耳机最大的不同就是使用体验。AirPods开箱即可使用,而其他品牌的耳机需要长按耳机上的按钮,等待LED指示灯闪烁进入配对模式,再通过手机上的蓝牙与之相连。
而想要切换设备时,上述过程还需要再来一遍。
也凭借着足够好用,让AirPods成为有史以来满意度最高的苹果产品。调研公司CreativeStrategies在2017年的调查报告中指出,98%的AirPods用户对该款产品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比iPhone还高。
随着AirPods的热销,就像我们在《每一个iPhone用户都需要一台AirPods》文中所说,我们已经习惯了AirPods的存在,它不再古怪,不再存在于meme中,也不会让你看起来像一个外星人,而变成了常态。
随着AirPods渐渐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并时常出现在各种场合,以及名人的耳朵上时,它也如同iPod一般,渐渐的成为了一个潮流趋势,一个icon,以及一种文化。
AirPods成为近年一来最具统治力的产品,几乎成为无线耳机的代名词。
但成就AirPods帝国的背后,苹果或者TimCook其实用了一些产品策略或者说小手段。
在iPhone7系列上去除了3.5mm耳机便是其中之一,PhilSchiller表示这就是为了推动用户去购买AirPods。
▲图片来自:tecmundo
同时也认为AirPods的出现和耳机孔的消失会给所有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不得不说,AirPods的设计的确很精巧,易用特点很快就让大众接受了这个接近200美元的新产品。
而几乎不可维修的AirPods,也让许多用户几年时间内发生了多次的购买行为。
AirPods是苹果生态的一个小缩影
包括AirPods在内,Mac、iPhone、iPad之间的联动更为频繁,在提及新系统新设备的时候,总会把「生态」放在嘴边。
不断地打造一个密不可分的生态网络,将所有的设备连接起来,为用户带来「神奇」的苹果体验,也是TimCook不断推行的一个宏伟计划。
用上苹果全家桶,会事半功倍,但无形之中也会被一张网箍在生态之内,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可能会花出更多的钱。
购买一台Mac,或者一台iPhone,可能并不会是消费的结束,而可能只是不断消费的开始。
iCloud、AppleMusic、AppStore等订阅服务,以及AirPods、AirTag这种必不可少的配件等等,它们与主要的硬件一同组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生态。
▲苹果软件全家桶
对于与苹果一同竞争的第三方品牌来说,想要介入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和成本。
因此许多公司认为这是一种软性的垄断,苹果为自己产品设计更人性化的配对、使用,但也会将第三方厂商排除在体验形式之外。
像是Google最近在呼吁苹果放弃iMessage,转向与其他产品兼容的RCS上来。而Tile也呼吁苹果为Tile适配与AirTag类似的快速连接体验。
不止如此,第三方的耳机、充电器充电线甚至是手机壳,苹果都推出了一系列的认证措施,在保证体验的情况下,也树立了生态门槛。
AirPods的成功,苹果的确耍了一些小手段,但每一项新产品出现,苹果都会拿出独特的交互,以人为本把易用发挥到极致。
把原本随着iPhone赠送的EarPods,逐步营造成一个200美元左右必买的盈利点,这其实是当下苹果的一种能力。就好像今年iPhone14Pro上的打孔屏,做成了灵动岛一般。
▲图片来自:businessinsider
而可能作为TimCook一手打造,并称之为RealityPro的AR眼镜,是否会像AirPods一般,把小众的非刚需的产品打造成一个拥有广泛市场深度,并会给行业指引方向的爆款产品,可能谁也说不准。
但可以肯定的是,RealityPro一定会跟AirPods一样,值得每一个苹果用户入手,并带来「神奇的苹果式体验」。